譜苑擷英
《皖潛江氏宗譜·卷十五》
發(fā)布日期:2022-03-21 瀏覽次數(shù):2069
曹克考點評:
這是一篇難得一見的珍貴的史志資料。內(nèi)容豐富,文筆優(yōu)美。敘事條理分明,裁剪精當,夾敘夾議,旁征博引,娓娓道來,雖然5300多字,讀來讓人不厭。文中塑造了民國時期國民黨甘肅省慶陽縣縣長江毓芬,作為“干城”“循吏”的豐滿形象。他的為人之道、為官之道,可作當今官吏的一面鏡子,不失為潛山江氏的楷模,是潛山縣的驕傲,也是安徽人的自豪!
《皖潛江氏宗譜·卷十五》
(安徽潤方 曹克考 點校)
慶陽,爲古北豳地,號周舊邦。城東原有“不窟墓”,碑石巍然;城北數(shù)里有公劉莊遺址,北闗廂土人稱“皇城”,相傳爲姬周王業(yè)策源地,秦漢以後,代爲邊郡。宋范文正公率兵拒西夏,駐節(jié)於此;忠宣公繼之,舊府署尚有“二范舊治”匾額一方,樑上書“宋熙甯某年,范純?nèi)手匦薏?,字跡猶鮮明可愛。元、明、清均爲大府治,安化轄州一、縣四、分縣一。民國裁府改今名,將董志分縣併入,面積益寬。地接陝邊,民氣剛勁,素號難治云。
舉目斯世,求一生有至性,樸素無華、實心爲民、忠於職守者,蓋難其選。我慶陽前縣長江先生,其庻幾焉。
先生名毓芬,號楚翹,安徽潛山人也。安徽優(yōu)級師範理化選科最優(yōu)等畢業(yè)、清學部覆試仍取最優(yōu)等、奏獎師範科舉人以部司務(wù)用,改授七品小京官、學部專門司行走。
民國三年,應(yīng)中央政府第三屆知事試騐獲甲等,籖分到甘。時方歐戰(zhàn),中國尚守中立。
四年三月,河州馬提督安良,查有土耳其人賽韓斯,在河州一帶向回民募捐歛錢,認爲暗濟軍餉,違反中立。報之省,省報北京統(tǒng)率辦事處,奉電令遴選幹員,解交鄂督,轉(zhuǎn)交德領(lǐng),妥爲交涉,因土耳其歸德國保護也。
巡按使張公廣建,初委某辭,改委某又辭,繼委先生先生慨然任。同年友咸以任大責重爲先生慮,先生曰:“此正報稱時也?!辈灰獾蕉踅唤俞?,德領(lǐng)忽來文稱:“賽韓斯在途遺失銀錢珠寳若干,委員保護未周,應(yīng)由中國政府賠償。至云‘違反中立’,本領(lǐng)事絶端反對,斷不承認。”意在藉要求賠償損失,爲掩護違反中立張本。即違反中立著實也,可詐取金錢,異族狡謀深堪痛恨!鄂中大吏疑慮莫勝,先生毅然以一身任之,電請豫、陝、甘當?shù)溃唽①愴n斯前往河州,經(jīng)過地方情形確切查明,以資佐證。無如鄂、甘道遠,往返需時。鄂地苦無能識阿拉伯語言文字之人,亦須由甘選派阿洪到鄂翻譯。遲至七月,證件齊全,始與德領(lǐng)公開談判。
先生援約,據(jù)理辯論,佐以人證物證,令對方無可逃遁。賽詞窮,德領(lǐng)亦無從袒護,旋議結(jié)。德領(lǐng)來文道歉,請將原案註銷,賽韓斯送回本國管束。如許糾紛,一經(jīng)折衝,公理立時伸張,強權(quán)竟能屈服。微特出數(shù)省大吏意想之外,亦德領(lǐng)初衷所不及料也。交涉始末,印有專冊,尤足令中外識者共知。此案交涉苦心,爲外交界增一光榮事績。
鄂督段公擬調(diào)先生歸鄂用,未允。過陝,呂巡按使留,亦辭。冐暑回甘銷差,奉批嘉獎,識與不識爭接言色。旋,奉委署理慶陽縣事兼警備隊司令。維時甘省舉辦騐契及各種新稅,民智未開,官吏辦理不善,激成民變。隴東十七縣,戕官圍城之案,竟至十三縣之多,慶亦與焉。前官張大其詞,希圖卸責任,造名冊某最要、某次要,不下數(shù)百人。省峯不明眞相,羣主按名嚴辦,不可姑息。先生靣省座,詳陳民變主因,不在民而在官。自古無不可教化之民,首要已多懲辦,餘可寬免。若遽信前官所報非虛,一律嚴辦,則某不敢受命。省座察先生意誠,遂許之。
下車告民曰:“官與民猶一家。然官視民如子弟,當以待子弟之心待民;民視官若家長,當以服從家長之指導,服從於官?!笔菚r,距“圍城事變”甫三閲月,人心浮動,謠啄繁興?;騻鲊前妇o,到城即要拘辦;或傳省發(fā)大兵到慶征勦。城中官吏又疑鄉(xiāng)民造反,遇有公事,無敢下鄉(xiāng);互相疑慮,訛傳幾有大亂將作,岌岌不可終日之勢。微特縣令不可出城門,即城鄉(xiāng)貿(mào)易亦幾停頓。
先生鑒此情勢,一靣佈告安民,不咎既往;一面輕車簡從,親往各鄉(xiāng)開紳民全體大會,宣示騐契及各種新稅章程。公牘反覆解釋,期於共曉。詞未畢,紳民伏地請罪曰:“前官誤我,我亦自誤。今幸得慈父母矣!”一時四境懽然,城鄉(xiāng)之隔閡始通,官民之情意乃洽。視事不及三月,騐契出額數(shù)萬元徵足解省,省峯嘉之保獎五等“金質(zhì)單鶴章”。
五年,舉辦省選,力爭選民,由一千幾百增至三萬餘。選竣,得省議員。一、三、四年旱,五年春夏又旱,豆麥無收,秋糧復難播種。先生自慙才德不勝,齋戒三日,虔禱上蒼,往來步行六十里祈求雨澤。因是天心好轉(zhuǎn),大沛甘霖??菡咛K、穟者實,此非先生至誠感神上格穹蒼之明騐歟?
連年苦旱,糧價飛騰,紳民集議,請曰:“應(yīng)征五成本色之糧,願照市價納錢,俟谷賤再買實倉;或照通省糶糧辦法辦理?!毕壬纯善渥h。遂力陳民間疾苦與“征本色”不便,書再上。奉令米、麥、豆每擔準照定價銀一兩二錢,一律折征,自後不征本色。一靣將折征定案佈告城鄉(xiāng);一面嚴飭經(jīng)征員吏務(wù)照定價,不準浮收??偲趯嵒菁懊?,上下兩利。
分鄉(xiāng)編練民團,城鎮(zhèn)編練啇團。平時守望相助,有警互相轉(zhuǎn)報;扼要防堵,以守爲攻。故五年九月,張匪九才率大股由西而東,環(huán)縣失守。至慶西原被邀擊之,奪獲騾馬刀槍旗幟多件,慶乃無恙。
六年六月,陝匪郭堅率悍匪由東而西,至慶東川被側(cè)擊潰竄,慶城幸保,甯縣又被郭匪攻破矣。慶城三靣臨水,一面連山,形勝所在,得之足以東控陝邊,南控邠鳳,西控平?jīng)埽笨劐赶摹9赎劯使煞藭r窺伺而埀涎之。頼先生坐鎮(zhèn)其間,所保全者大矣。特加軍法科科長銜,以重職權(quán)而資鎮(zhèn)攝??己藢倮簦煽冏恐?,特舉案內(nèi)得考“膽識兼優(yōu),才長應(yīng)變”,獎給五等嘉禾章。
七年,薦補慶陽縣知事實缺,奉有任命狀,旋因親老多病,呈請辭職終養(yǎng),奉批:“移孝作忠,古有明訓。毋萌退志,有厚望焉?!笔悄昱e辦參眾兩院議員選舉,力爭選民,選竣,得眾議員。“二王”道尹紹函云:“棠治多才,魚與熊掌並蓄兼收,可喜可賀!”慶陽民權(quán)得以伸張,先生力也。
十一月,悍匪盧占魁等,率馬步萬餘人,由蒙邊、陝邊而來,圖慶爲根據(jù)地。先生得報,飛電請兵並專電請設(shè)臨時軍事支應(yīng)所,作正開支。某統(tǒng)兵意欲中傷,按兵不進,報稱:“給養(yǎng)運輸,縣置不理,貽誤戎機,誰任其咎?”鎮(zhèn)使不察,據(jù)報到省。省座因縣設(shè)支應(yīng)所之電請示在先,指斥某統(tǒng)兵:“所報不實,事雖無恙,然實危矣險矣!”
軍事三越月,以一縣城郭之力,辦理數(shù)萬人馬給養(yǎng)運輸,條理分明,無誤無擾。盧匪肅清,案內(nèi)得獎“五等文虎章”;年終舉劾屬吏,案內(nèi)得考“文武兼資,才堪任重,晉給‘四等嘉禾章’”。
軍事甫竣,請改“軍事支應(yīng)所”爲“籌賑事務(wù)所”,撫恤匪區(qū)難民,捐廉俸五百兩以爲倡。省內(nèi)外官啇,不旬日捐集數(shù)千金。會委及紳三靣監(jiān)放,不假手胥吏,滴滴實惠均沾。事竣,王道尹報省云:“得此良吏,造福無窮?!笔∨骸八拼岁K心民瘼,實屬難能可貴?!钡锚勔坏冉鹳|(zhì)獎?wù)隆?/span>
八年夏,先生鑒於東川一帶,毗連陝邊,零匪出沒無常,民難安枕。軍隊每以林密山深,不敢深入。且軍隊一到,不論匪之能勦與否,官民辦差供應(yīng)先受其殃。乃召集八團,各選團丁十名,選派幹警二十名,合共百人,編成一隊、兩分隊,遴派辦事切實地道熟悉之正紳,以總其成,曉以大義。明定賞罰優(yōu)給獲匪獎金,入山搜勦,其餘警團作爲防堵截擊之用。
明未逾月即告肅清,計先後格斃悍匪二十餘名,生擒十七名,訉明呈準法辦。諭曰:“縱爾殃民實不敢,求爾生法又不許。余職責所在,惟奉行國法已耳。”自是東川一帶,幾若桃源矣。年終舉劾屬吏,案內(nèi)得考“悉心撫字,輿論翕然”,晉給三等“嘉禾章”。
九年四月,慘丁父憂,電請辭職。奉電令:“慰留準假五十日,在任守制?!奔贊M再辭,仍未邀準。
九月,隴東各縣大地震,房屋倒塌,壓斃人民、牲畜難以數(shù)計。有全家覆沒者,全市蕩然者,慶陽衙署監(jiān)墻,震塌殆盡。四面洞開,藩籬全失。先生適先期下鄉(xiāng),監(jiān)犯互相戒曰:“官待我輩甚厚,不可逃走累官?!北绕饺沼劝察o。天下事每有出常情所不及料者,詎不聞歟?歐陽公縱囚一論,持論雖正,未免刻矣。先生一面捐俸千元,撫恤災(zāi)民及修城垣之用;一面呈報災(zāi)情,請將是年未完銀糧,概準緩征。批曰:“可殊他縣,專事請賑?!迸偷赝谆I,終不濟事,迨援慶陽緩征案,請緩征期又已過矣。
地震後,縣西南隅有窮民趙某,利用時機歛錢。私置一銅佛於廢寺,揚言銅佛由西方飛來,夜夢告曰:“某月日地復大震,十人要死八九。來此敬香者,可免於難?!币粫r,愚夫愚婦驚如霹靂,奔往敬香者,絡(luò)繹於途。因訛傳訛,民心若狂,亂象已現(xiàn)。先生飭吏取銅佛與趙某來,佯言“訉佛招四民觀庭”。詰再三,趙某俯首請罪,薄責之勉爲善判曰:“銅佛不滅,謠言不歇?!绷⑺橹械?,禍余不干民事。羣悟其非,人心乃定。
年終舉劾屬吏,案內(nèi)得考:“久任邊隅,循聲卓著。奉大總統(tǒng)令,準以簡任職,交國務(wù)院存記升用?!?/span>
先生卷查:起自清宣統(tǒng)三年迄民國九年年底,厯年因災(zāi)緩征未完正銀一萬餘兩、正糧一萬餘石,實欠在民。上催按年帶征,下以民力未紓,仍以緩請辦理。稍一不善,第飽吏胥。況震災(zāi)奇重,民困益深,專案呈請,概予豁免。藉紓民困在公家似有若無,等滄海一粟;在小民久經(jīng)災(zāi)難,點滴皆春。
奉令特準豁免,先生兼理司法,未置承審,親任審檢職務(wù),視事後革除一切陋規(guī)。清查舊案多起,獲犯覊押竟至五六年、七八年之久,官經(jīng)六七任,仍未判決。 ‘’圍城案內(nèi)覊押前清優(yōu)貢、大通縣教諭胡廷魁等,是何罪名?微特未成信讞,並無案牘可稽。揆之國家設(shè)官立法精意,詎得謂平?逐一分另訉判,專案報結(jié)。其他民刑案件,隨到隨批、隨批隨傳,傳到即訉,不限時間??傄园盖榇蟀祝p方輸服爲終止。援筆立判,朗讀共聽。慶民雖悍而健訟,始終無一翻案上訴者,審判公平,已可概見。
曩見吾鄉(xiāng)因細故搆訟,經(jīng)時累月不得一訉。訉又不判,雙方伺官意以作僞,別生枝節(jié),以圖拖訟。愈久情愈雜,訉不實結(jié)更難。胥吏因緣爲奸中保,於中取利。一案未了,中人之產(chǎn)蕩然。
先生力袪此弊,尤以濫押爲戒。命盜重案,無論風雨霜雪,路途遠近,立時親往。履勘嚴飭,緝兇用能,無案不破,無案不結(jié)。
慶有比國、美國男女教士,各設(shè)教堂,教民每藉教士勢,欺壓平民,尋隙訴訟,教士即到縣理說或情託。厯任因礙教士情靣,兼爲省事起見,教民總佔便宜,平民終難得直。積久民教之間,勢若水火。
先生乃與教士約:“教民在信教範圍內(nèi)事件,教士主之;在信教範圍外事件,由縣主之。應(yīng)與平民一律看待,教民仍爲中國國民也。民教相安,貴教之信仰自篤?!苯淌宽t之,教民囂張之氣。爲之頓殺,終先生任,民教間未發(fā)生事故者,職是故耳。
層峯知先生勤,求民隱,聽斷詳明。凡遇舊府屬各縣上控,或事實疑難不明,發(fā)回更審。案件輒委偵查,或劃歸審理。如:環(huán)縣疑似命案、甯縣倉糧交代厯任互訐案、正甯縣失守城池卷宗公款損失案、合水縣管獄員凟職案、科員詐財案、警佐濫用職權(quán)案、李管獄員訴高審分廳許推事受賄案、楊知事挾嫌逮捕勸學所長下獄激成罷市罷學官紳互訐案。
又如合水縣謀害兩命含冤莫伸案,懸八年未決案。先生親履墓地啟棺,依法蒸骨檢騐。騐得:一係輕微不致命傷,委係因病身死;一係落水溺斃,並無別故。案情頓時大白,冤獄得以平反。
闗於行政及災(zāi)賑事項,甯正環(huán)合等縣,先生歲必幾經(jīng),實不啻兼理各縣事。先後得獎、加俸、進級,註冊金質(zhì)“棠蔭章”,記大功二次、記功七次。
慶處甘邊,教育進化很緩,僅有小學數(shù)所。先生極力提倡,指導改良,增至三十餘所,前後捐俸及因案撥育者五千餘金。縣、道厯年飭修,寬平不亞公路。行道樹連年增植,多已成材。“官柳拂成陰”之句,大堪詠以誌之;召伯《甘棠》,難以專美矣!
先生蒞慶七載,始終未晉省請謁,未上鎮(zhèn)道衙門,兢兢焉惟事民事。不取地方半文錢,不受紳民一錢物。因公下鄉(xiāng),食用概行自備,不受供應(yīng)。遇耕者教其如何耕,遇讀者教其如何讀。申明約法,朂爲善良,藹藹然若家人父子,毫無官僚氣習。但嫉惡如仇,執(zhí)法嚴當:絶請託之門,防走私之弊。禁賭禁煙禁演小戲,厲行剪髮放足。財政一公切開,銀價由啇會議定。因公與紳民約,從未失信。
皖甘相距較遠,交通梗,氣候寒。未迎養(yǎng)、未絜眷,身邊僅一賢弟。昔有某公告老還鄉(xiāng),御賜詩云:“半生惟獨宿,一世不言錢”,不啻爲先生寫實耳。嘗語紳民曰:“官是百姓的頭目,職居民上,責在達民意、通民隱。受長官付託之重,責在推行,庻政綏靖。地方人之才學,誰不如我?兢兢焉時恐責有未盡,或盡而未當。惟一顆清白的心,差堪對天地、質(zhì)鬼神而無愧!‘知足知止’,老子已有明言。”
十年五月,託稱病重,請假就醫(yī)。奉批:“呈悉。查該知事任職五年以上,於一切行政諸務(wù)類能不辭。況瘁措置裕如,本省長正慶得人。茲迭據(jù)呈,稱舊疾觸發(fā),請假就醫(yī),並請遴員接替。前來情詞懇摯,自未便強予挽留。除遴員接替,並分令行知外仰,候新任到縣,迅將交代事項結(jié)清回省,再圖良晤?!?/span>
旁觀者疑別有企圖,志在升任省中大吏,亦以是相期。殊先生不然,交代完結(jié)後,繞三邊,經(jīng)甯夏、綏遠,至北平,竟直回皖。當時甯夏馬鎮(zhèn)守使鴻賓挽留,推賢能最;綏遠馬都統(tǒng)福祥贈詩云:
小試弦歌樹植棠,久欽治績媲龔黃。
清風亮節(jié)矜頑懦,遺愛豐碑姓字香。
烱錦分爲部民,受知最久。凡茲事實,身受而習見熟聞矣!哲嗣健予世兄共事首都,家學源淵,才高識練,稔知先生觧組後,入山惟恐不深,淡泊自甘,吟風映雪。
試觀前後蒞慶者,或高談治理,北轍南轅;或?qū)J屡m張,敷衍表面;或才不足濟其奸,政柄倒持,藏汚納垢。求如先生清廉勤愼,平民化、軍事化者,殊不多覯;求如先生急流勇退,不以祿位爲榮者,更寥若辰星。慶民食德厚矣,未仰瞻道範已二十年。時愈久,思愈深;思之深,報之切。僉囑敘述政績,用彰去後之思。
錦愧不文,授之鴻發(fā)。鴻發(fā)拜而讀之,不禁起敬曰:“循吏也,亦干城也。先生治慶,適鴻發(fā)參謀隴東鎮(zhèn)署,知之已詳。今君所敘述者,正鄙懷所欲吐者也?!?/span>
先生善政多矣,畧陳梗概,俾異日修國史者,有所考爾。
前任甘肅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
現(xiàn)任監(jiān)察院 監(jiān)察委員 田烱錦
前任甘肅省政府委員兼建設(shè)廳廳長 魏鴻發(fā) 敬譔
中華民國三十年一月 日
【注】
不窟墓:《慶陽府志》 卷一( 流寓): “夏不窟, 后稷之后, 值夏德衰亂, 竄居北豳, 即今慶陽也。 子鞠陶、 孫公劉,俱歷世為茲人”。同書卷三十五( 陵墓):“不窟墓在城東三里許”。《辭源》:“后稷堯舜時農(nóng)官,棄掌其事,故亦稱棄為后稷,周之始祖也……千百傳而至武王,遂有天下”。 《慶陽金石記》 載: “周祖廟在縣城南街,石坊一間,額題‘肇周圣祖’,帝系王風’。并有‘周祖詩刻’碑,嵌周祖廟殿壁,在周祖陵大書‘周祖不窟之墓’”?!爸芘f邦” 是一個造形優(yōu)美的古木牌坊, 現(xiàn)為慶陽省級保護文物?!稇c陽縣志》(古跡):“公劉莊在縣城東北五十華里樊家老莊東,腴田數(shù)畝,號天子掌,人莫墾者,相傳為周祖發(fā)祥地”。 公劉廟(俗叫老公殿)在縣城西南八十華里處高家肴。 據(jù)《史記?周本記》說: 公劉是后稷的曾孫, 周文王的十代祖先,他務(wù)耕種,行地宜,使周族逐漸興盛,終于到武王時,推翻商王朝,建立了周王朝。公劉墓在今陜西彬縣城東的土陵村。
德領(lǐng):德國領(lǐng)事館領(lǐng)事簡稱。
巡按使:掌管全省民政、巡防及警備等事務(wù),并受中央政府的特別委任,監(jiān)督財政及司法行政事項。民國五年,改稱為“省長”。
張廣建:(1864-1938),字勛伯,安徽合肥人。早年入淮軍聶士成部為軍佐。因功受到巡撫袁世凱的賞識,逐漸成為袁世凱心腹,辛刻革命期間,任山東布政使,后接替胡建樞改署代理山東巡撫。1912年民國成立后,調(diào)為順天府府尹,1913年12月獲授陸軍上將軍銜。1914年出任甘肅都督兼民政長,督理甘肅軍政大權(quán)。1915年12月被授予一等子爵。1921年被北京政府免職。1937年回到合肥老家,1938年逝世,終年74歲。
阿洪:亦稱“阿訇”,即神父的意思。
微特:不但。
呂巡按:指呂調(diào)元(1865~1932),原名景豐,字權(quán)予,號燮甫,太湖人。 呂調(diào)元光緒二十九年(1903 年)中進士。民國二年升任湖北民政長,后為巡按使。民國三年,任袁世凱警衛(wèi)軍參謀,后出任陜西巡按使。
騐契:指舊時官府調(diào)驗平民不動產(chǎn)所有權(quán)的契據(jù)。
金質(zhì)單鶴章:簡稱“金鶴章”,民國時期,由財政部頒發(fā)的獎?wù)?,是對地方財政官員有突出貢獻者的獎勵。如:民國三年一月十六日大總統(tǒng)教令第五十五號公布:“……十萬元以上者,給五等金質(zhì)單鶴章?!?/span>
征本色:唐末至明清的官府在原定征收的實物田賦稱本色;如改征其他實物或貨幣稱折色。如本文中百姓提出的“應(yīng)征五成本色之糧,願照市價納錢”,這就是要求“五成折色”,即繳納一半。
張九才:民國三年(1914年)四月,河南白朗義軍入隴,甘肅都軍張廣建令各縣創(chuàng)辦民團以自衛(wèi)。張九才即借機組織南鄉(xiāng)民團,同官府抗爭。是年,青紅幫頭子吳登云擾環(huán)縣,知事調(diào)九才率民團抵御獲勝,遂名及全縣。四年(1915年),隴東大旱,夏田歉收,秋禾無望,民情十分惶恐。時,袁世凱又下令“甘肅協(xié)餉取消,歸省自籌”。張廣建接令后,急命增加驗契、公債、屠宰、印花、煙酒五種新稅,并加收地丁銀兩;各級地方官吏趁機遍設(shè)關(guān)卡,巧取豪奪。寧縣、涇川等縣首先爆發(fā)了農(nóng)民抗捐稅斗爭。五年,張九才亦于環(huán)縣聚眾響應(yīng)。新稅開征后,九才一面發(fā)動團民轟趕官府收稅的衙役、稅官,一面鼓動壇民帶頭抗繳捐稅,并率壇民包圍縣衙,同知事徐宗鐸辯理。眾怒難犯,徐一籌莫展,只好辭職。
陝匪郭堅:郭堅,陜西蒲城人,辛亥革命時,在大荔拉起隊伍迎擊東線清軍。袁世凱稱帝后,郭發(fā)動白水起義,加入護國軍討袁。據(jù)民國六年巜鄉(xiāng)寧縣志》對郭堅犯晉時滋擾鄉(xiāng)寧的記載:民國6年(1917年) 8月2日(農(nóng)歷六月十五日),“陜匪千余人圍城,城陷,大肆擄掠。援軍至,賊始引去,路經(jīng)村鎮(zhèn),滋擾尤甚”(與本文記載完全相合)。 滋擾鄉(xiāng)寧后不久,郭堅東山再起,成立靖國軍,任第一路軍司令。后郭部又被奉系收編。1921年7月,直系軍閥閻相文督陜,為震懾各路陜軍,遂令馮玉祥以“土匪”的罪名誘殺郭堅,并暴尸于西安。
五等嘉禾章:嘉禾,就是生長得特別茁壯的禾稻,古人視嘉禾圖案為吉祥的象征。民國成立后,嘉禾圖案取代清代的龍紋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在貨幣、徽章上,并具有簡易國徽的性質(zhì)。授予那些有勛勞于國家或有功績于學問、事業(yè)的人,授予等級按授予對象的功勛大小及職位高低酌定。嘉禾勛章設(shè)于1912年7月29日,1916年10月7日設(shè)定為共九等十級(后有變動),一等為大綬,二等于1916年2月2日設(shè)為二等大綬和二等無綬,三等領(lǐng)綬,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等為襟綬,各等均有表(授予證書)。
王紹盦(庵):疑為甘肅省會警察廳長、軍法處長、九江鎮(zhèn)守使、毅軍營務(wù)處陜甘籌邊使、參贊寧夏剿匪總司令、河南督軍公署顧問、警備總司令、直隸通州知州、清末舉人、河南開封王紹庵。
悍匪盧占魁:是民國初年綏遠地區(qū)最大的土匪頭子,也是較早出現(xiàn)的土匪。盧占魁:綏遠省豐鎮(zhèn)廳(今烏蘭察布市豐鎮(zhèn)市)人。祖籍山西忻州,光緒十三年(1887)生,乳名運子,字耀震,幼時家境貧寒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(fā),他參加了轟動塞外的豐鎮(zhèn)“小狀元(張占魁)”起義。起義失敗后,跑到大青山,拉起桿子落草為寇。各地股匪、亡命之徒紛紛投奔盧占魁,盧匪的隊伍迅速增加到2000多人,后由漢、蒙、回各族組成了民族匪幫,發(fā)展至高峰時達2萬之眾。1916年(民國五年),盧占魁率3000人進入準格爾旗、東勝境內(nèi)搶掠。民國七年十一月,盧占魁等率馬步萬餘人,由蒙邊、陝邊奔甘肅而來,圖慶爲根據(jù)地。
(文中所說即是此時)。
五等文虎章:北洋軍閥統(tǒng)治時期的勛章名。銀質(zhì)鑲琺瑯,背鑄“老天利制”印章,附完整綬帶文虎:虎皮有文采﹐故稱虎為文虎。是一種獎給陸海戰(zhàn)功、勞績者的獎?wù)?,共九等?-6等獎給初中級軍官。
信讞:意思是證據(jù)確鑿的判決。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志一》:“或夏月以鹽醋拭器,使有酸咸之味,則所滴之血入器即凝,雖至親亦不合,故滴血不足成信讞。”清·林則徐《嚴辦煙案栽贓人犯片》:“當堂詳細供指,使煙犯聞知,無可置喙,然后再向該犯追究鴉片來歷,以成信讞?!?/span>
健訟:意思是指喜好打官司。
搆訟:早晨訴訟。
比國 美國:此指比利時過和美國。
層峰:愿義是指層層山峰。此指上層行政結(jié)構(gòu),也可理解為官僚體制、科層組織和行政組織體系等。通俗地說,猶言“上峰”,即上級機構(gòu)或領(lǐng)導。
民隱:民眾的痛苦?!秶Z·周語上》:“先王非務(wù)武也,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?!表f昭注:“隱,痛也。”南朝·宋·顏延之《赭白馬賦》:“振民隱,脩國章。”清·姚鼐《圣駕南巡賦》序:“皇帝承基,至仁究物,念東南之幽阻,懼民隱之不聞。”
蒸骨檢驗:指舊時用酒醋蒸熏骨骼以定死因的驗尸方法。即把一具尸骨洗凈,用細麻繩串好,按次序擺放到竹席之上。挖出一個長5尺、寬3尺、深2尺的地窖,里面堆放柴炭,將地窖四壁燒紅,除去炭火,潑入好酒二升、酸醋五升,乘著地窖里升起的熱氣,把尸骨抬放到地窖中,蓋上草墊,大約一個時辰以后,取出尸骨,放在明亮處,迎著太陽撐開一把紅油傘,進行尸骨的檢驗,“若骨上有被打處,即有紅色路微蔭,骨斷處其接續(xù)兩頭各有血暈色。再以有痕骨照日看,紅活乃是生前被打分明。骨上若無血蔭,蹤有損折乃死后痕”,死者生前的死因就在紅油傘下展現(xiàn)。
甯正環(huán)合:指甘肅省的甯縣、正甯縣、環(huán)縣、合水縣。
官柳拂成陰:出自張公庠《游白鶴山》詩:“初眠官柳未成陰,馬上聊為擁鼻吟。遠宦情懷銷壯志,好花時節(jié)負歸心。別離長恨人南北,會合休辭酒淺深。欲把春愁閑抖擻,亂山高處一登臨?!痹V將“官柳未成陰”,化為“官柳拂成陰”。
召伯:即召(shào)公,名姬奭(shi),又稱召伯,也稱召康公。召伯是周文王姬昌的庶子,周武王姬發(fā)、周公姬旦的異母兄弟。周武王滅掉商紂王以后,把召公封在北燕,是后來燕國的始祖。
甘棠:甘棠:一種喬木,梨屬。此指《詩經(jīng)·甘棠》:“蔽芾甘棠,勿剪勿伐,召伯所茇;蔽芾甘棠,勿剪勿敗,召伯所憩;蔽芾甘棠,勿剪勿拜,召伯所說?!边@是首懷念召伯的詩。他經(jīng)常到民間鄉(xiāng)邑巡行,并且在棠樹之下裁決獄訟、處理政事,而處理結(jié)果常常使公侯伯爵信服、庶民百姓滿意。人們?yōu)榧o念其勤政愛民、清廉聽政的事跡,表示對他的愛戴和懷念,而不愿砍伐他曾坐于其下辦公和休憩的甘棠樹,并且歌之詠之。
半生惟獨宿,一世不言錢:詩句出自清代嘉慶帝稱贊“八文正”之一的朱珪(大興人)的。原譜中“不言錢”,改為“不談錢”,校者更正。
【注:清代被謚為“文正”的大臣,共八人(其中安徽三人),分別是:睢州湯斌(公元1627年~公元1687);諸城劉統(tǒng)勛(公元1698年~公元1773年);大興朱珪(公元1731年~公元1806年);歙縣曹振鏞(公元1755年~公元1835年);濱州杜受田(公元1788年~公元1852年);湘鄉(xiāng)曾國藩(公元1811年~公元1872年);高陽李鴻藻(公元1820年~公元1897年);壽州孫家鼐(公元1827年~公元1909年)?!?/span>
知足知止:語出《老子》:“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?!边@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:知道滿足,就不會受到羞辱;懂得適可而止,就不會受到危險。
馬鎮(zhèn)守使鴻賓:即馬鴻賓,1884年9月14日(清光緒十年甲申七月二十五日)出生于臨夏。1904年任叔父馬福祥侍從,1908年升任西寧礦務(wù)馬隊隊官,1910年隨昭武軍到寧夏,任騎兵營營長。1912年任寧夏新軍管帶,后任甘肅新軍司令(轄騎兵5個營)。1916年2月17日被北洋政府授予陸軍少將銜。1920年4月1日晉升為陸軍中將銜。1921年馬鴻賓隨之升任寧夏鎮(zhèn)守使兼新軍司令,仍兼管內(nèi)蒙三旗軍事。馬鴻賓后率部起義。1954年馬鴻賓當選為第一屆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、第一屆中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。歷任馬鴻賓為國防委員會委員、甘肅省副省長等職。1960年病逝于蘭州。
馬都統(tǒng)福祥:馬福祥系武舉出身,善文,曾任寧夏護軍使、綏遠都統(tǒng)以及青島市長、安徽省主席、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等職。傳至于馬鴻逵、侄馬鴻賓、孫馬敦靜、侄孫馬惇靖等時,軍政活動曾達到過甘肅、青海、河南。山東、綏遠等省,并長期控制寧夏軍政大權(quán)。至1949年,馬鴻逵逃臺灣,馬鴻賓率部起義,馬家軍在中國歷史上握有武裝勢力達54年(1895-1949年)之久。
龔黃:漢循吏龔遂與黃霸的并稱。亦泛指循吏。《宋書·良吏傳論》:“漢世戶口殷盛,刑務(wù)簡闊,郡縣治民,無所橫擾…… 龔黃之化,易以有成?!碧啤ぐ拙右住都睦钐I州》詩:“下車書奏龔黃課,動筆詩傳鮑謝風?!彼巍ぬK軾《吳中田婦嘆》詩:“龔黃滿朝人更苦,不如卻作河伯婦?!?/span>
江健予:(1911·2·17-1994·7·4),原名學奎,字君強,1911年2月17日,生于安徽省潛山縣塔畈鄉(xiāng)。江毓芬子。江健予國學深厚,多因父親嚴教。幼時就讀區(qū)鄉(xiāng)小學及縣立初中,后入安慶就讀安徽省立第一職業(yè)學校高中部土木工程科畢業(yè)。于1933年考升國立軍需學校會計統(tǒng)計班,時軍事委員會正謀軍需獨立,選入軍需特別訓練班,轉(zhuǎn)入中央陸軍學校武漢分校軍需班,1935年畢業(yè),蔣校長中正贈佩劍一柄以示旌異。1937年復畢業(yè)于陸軍參謀大學正規(guī)班第九期??箲?zhàn)時期任江北各戰(zhàn)區(qū)軍需督導團督導委員,主管第十戰(zhàn)區(qū)軍需督導工作。自學校畢業(yè)服役軍中30余年。1949年赴臺灣,1964年元旦晉升為陸軍少將。1987年11月2日,臺灣開放大陸探親后,第一時間返里探親,祭掃祖墓,與子孫團聚。至1993年10月,共四次返鄉(xiāng)探親,多次捐款給臺灣潛山同鄉(xiāng)會,支援家鄉(xiāng)建設(shè)。
循吏:善良守法的官吏?!妒酚洝ぞ硪蝗稹ぬ艄孕颉罚骸胺罘ㄑ碇?,不伐功矜能,百姓無稱,亦無過行。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?!?/span>
干城:指能御敵而盡保衛(wèi)責任的人。干:盾牌;城:城墻。比喻捍衛(wèi)者。《詩經(jīng)·周南·兔罝》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