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選輯
孫家鼐與壽州孫半城序
發(fā)布日期:2020-03-14 瀏覽次數(shù):3255
序
翁 飛
古邑壽州,是我省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,人文薈萃,底蘊深厚。從公元前241年的楚國故都,到近代風云中成為淮上維新與革命的重要策源地,一個閃光的姓氏——孫,在這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,演繹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歷史大?。簩O叔敖相楚,留下了號稱“中國第一塘”的安豐塘(芍陂);而本書所記敘的主人公——晚清狀元、帝師孫家鼐及其家族,則在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中、在政治經(jīng)濟文化教育諸領(lǐng)域,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,奉獻出許許多多名垂青史的家族優(yōu)秀人才,并由此反哺家園——“壽州孫半城”,使得“人杰地靈”有了活生生的印證和寫照。
按照中華姓氏文化和譜牒學的原理,天下萬姓歸宗,一個姓氏在血緣上認同一個共同的祖先。但本書作者,并不盲從,也不一味攀龍附鳳。他經(jīng)過嚴謹?shù)目加喦笞C,指出中華孫氏的起源分為姬姓、羋姓、媯姓三大支,孫叔敖出自羋姓;而壽州孫家鼐家族的祖先,則是明初大移民過程中來自山東樂安、遠祖為媯姓的孫氏一支。盡管這一支也是人才輩出,有兵圣孫武、亞圣孫臏、藥王孫思邈、吳大帝孫權(quán)、國父孫中山……,但他們的遷徙始祖孫鑒、孫鎧兄弟二人,當初來到這片戰(zhàn)亂初定的土地時,舉目無親,四野蒼蒼;唯有恪守祖訓,胼手胝足,耕讀持家,才能艱難創(chuàng)業(yè),開枝散葉。這既是孫氏家族口口相傳的家規(guī)家訓,也是我中華民族血脈相承、慎終追遠的優(yōu)秀文化傳統(tǒng)。
正出于此,作者在隨后的敘述中,以豐富的家族史料、嚴謹?shù)氖穼嵖加?、和娓娓道來的生動筆觸,為我們勾勒出這一個跨越明、清、民國,至今仍然歷久而彌新的大家族的發(fā)展史、奮斗史。從農(nóng)商到士族再到官宦世家的演進,反映了這一家族在時代潮流中的嬗變,換句話說:只有跟上時代潮流,才能使本家族立于不敗之地。綜觀近代以來江淮大地上、以淮系洋務(wù)集團為代表的近代工商資本集團的興起及其演變,其中誕生出不少與孫氏家族旗鼓相當?shù)陌倌昃拮澹豪铠櫿录易?、劉秉璋家族、張樹聲家族、周馥家族……,就是同樣的社會土壤和同樣的發(fā)展硬道理。而孫氏家族與這些豪門家族的聯(lián)姻,也是那個時代不亞于《紅樓夢》所述的真實版本。
本書的中心人物,是這個家族得以中興壯大的領(lǐng)軍人物孫家鼐,更是一位在近代史上應(yīng)該予以高度關(guān)注、深入挖掘的關(guān)鍵人物。他的刻苦自勵、勤勉求學和他的出眾才華、明智的為官之道,使他當之無愧的成為天下士子的楷?!特S朝狀元,也是深受滿朝文武敬重的一代帝師。在晚清面對列強欺凌、步步進逼的千年大變局中,舉國朝野,各派人物、各種思潮蜂擁而起,都試圖找出強國富民的有效途徑。尤其是甲午慘敗,中國進行了三十余年的洋務(wù)運動,不敵日本的明治維新,于是維新浪潮高漲,各類變法主張層出不窮。其中,就有激進與中和之分,而且他們還要共同對付頑固保守派的王公大臣,盤根錯節(jié),紛紜復雜。作為光緒帝師的孫家鼐,在這場大潮流中的表現(xiàn)可圈可點。是他,最早提出“中學為體、西學為用”,并在變法期間應(yīng)用于他倡辦的京師大學堂中。戊戌百日維新失敗,康有為梁啟超等激進派所推行的改革措施及項目被摧殘殆盡,唯有京師大學堂碩果僅存,保留下來,發(fā)展成為北京大學,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(fā)源地。改革必自啟蒙始,啟蒙必由教育始。中國的國情,決定了改革在激進和漸進之間的或取或舍、孰成孰敗。孫家鼐作為一位穩(wěn)健的改革派、傾向維新的元老重臣,在其中發(fā)揮的作用和對后世的啟迪,確實值得我們深深地思索和研討。
孫家鼐的趨新意識,帶動了整個家族的向前看和向前走,于是,在“家國命運,休戚與共”的感召下,一代代的孫氏子孫,走上了救亡圖強、實業(yè)興國的人間正道:大清國首次出訪西方的使節(jié)孫家榖、辛亥革命先驅(qū)安徽都督孫毓筠、孫氏家族實業(yè)領(lǐng)袖中國銀行首任總裁孫多森、交通部次長孫多鈺、中共地下黨南京首任市委書記孫津川、紅軍將領(lǐng)孫一中、著名藝術(shù)家孫多慈、司徒鉞……,從這一連串的名單中,可以看出一個百年家族緊跟時代潮流,追求進步的歷史軌跡。在“家國同構(gòu)”的華夏文明體系中,多難興邦,絕不僅僅是一句書面語,它是要通過無數(shù)個我們民族的基本元素——家庭和家族,貢獻出他們的優(yōu)秀子孫,才能得以實現(xiàn)的……。
作者孫治安君,作為孫氏家族的一員,能夠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,為我們揭示出這樣一幅家族文化的歷史長卷,為我們研究地域文化、鄉(xiāng)土文化、民俗和家族文化,增添了豐富的資料和知識。同時,我們也期待,在不遠的將來,“壽州孫半城”的有關(guān)史料和史跡,能為我們重新建設(shè)起一個美輪美奐、再現(xiàn)千年雄姿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,發(fā)揮應(yīng)有的作用。謹為序。
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
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、
歷史學博士、研究員 翁 飛
2016年8月20日
- 上一篇: 千年包公故鄉(xiāng)情
- 下一篇: 臺灣的兩座淮軍昭忠祠